阆中高考还能复读么 文综冲刺学校条件,看你是属于什么类型,如果你三年学了但是考了300多分,不建议复读,如果你没咋学考了300多分,可以尝试。
新高考改革对复读生有什么影响
1、本一、本二批次将合并
2023年,依然有本科一批次、本科二批次的存在,但在2023年新高考后,所有本科批次将会合并为本科批,对于想要努力复读考一本的学生来说,复读意义不大。
2、复读竞争压力大
2023年因为受到疫情影响,不少学校采用网课形式教学,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主动性都造成了影响,所以2023年高考发挥失常选择复读的考生会增多,复读的竞争压力也会更大。
3、不再设置文科数学卷
旧高考时期,文科的数学卷难度低于理科数学卷难度,因此新高考改革后,对于复读的文科生来说,学习数学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。
4、教学资源有区别
部分省份就高考生复读做出了最新规定,如贵州、四川和云南等地对于举办复读班、招收复读生有诸多限制,部分地区 禁止公办高中和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。因此部分地区的复读生无法享受公办高中的教学资源,被迫进入私立高中。

高考复读的优势和劣势详细的、全面的
一盲目攀比、从众选报过高 其中一种情况是,有的考生容易“跟着感觉走”,听说哪所学校好,哪个专业“热”,就跟着填。
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,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,也就跟着“摸高”。
有的考生对自己的实力和长处估计不准、不足,缺乏信心,简单地填报低层次学校,结果又往往导致“高分低就”。
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估测不准,选报了力所不及的志愿。
如一位普通中学的理科考生,仅凭一次摸底成绩考了570分,就贸然在第一志愿填上了北京大学。
而他的高考实际却只有540分左右,后果不用说了。
又如广西桂林地区,某届一毕业生,平时学习基础比较好,当年报考理工类,由于在“非名牌大学不去”的思想指导下,填报志愿时只填写了清华、北大、复旦三所社会声誉较高的重点大学,其余各批录取院校均未填报。
结果高考成绩刚刚达到第一批重点院校投档最低的控制线,因低于所报院校的录取线而落选。
造成志愿填报过高的还有其他原因,但最常见的还是由于主观估测不准造成的。
二将志愿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,选报过专 近几年招生中,有的学校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,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两倍、三倍甚至十几倍之多,“撞车”现象严重。
而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却很少有人填报甚至无人填报。
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逐渐增多,甚至出现了整张志愿表中只填一个专业的现象。
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,除了一些考生和家长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、毕业生的使用情况以及社会需求缺乏了解外,主要是受人为的、传统的、世俗思想的影响,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。
有的考生出于对未来职业的考虑,在选择专业时只考虑所谓的“热门”专业。
为避免失误,如果考生一定要选择“热门”专业的,一定要选报“热门”不忽视“冷门”,冷热结合,同时要量力而行,如果成绩不太突出,为安稳起见最好在专业上避“热”就“冷”,转而在学校上选“优”。
三高分考生一定能录取到好学校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,按理说,都应该被录取到好学校、好专业。
但事实却不尽然。
竞争一般是以省市、自治区为单位的,各省的前几名、几十名被录取到好学校一般都不会成问题,但若是前一二百名就难保证了。
新高考对于复读有影响吗
新高考从考试科目、考试分数、考试录取上都做了改革和调整,对于复读生来说,还是有不小的挑战的。主要的影响在以下3个方面:
1、文理合并
首先复读生要弄明白最新的高考政策,之前传统的高考是文理分开的,新高考不再区分文理。
2、选科对应专业
另外新高考采取了“3+1+2”的模式,除了传统的语数外之外,考生要从物理和历史中选一门,从地理、政治、生物、化学中选择两门,这对于之前参加传统高考的复读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。有不少同学觉得可以全部选择理科或者全部选择文科,这样不就跟之前一样了么?
其实并不是这样,新高考最大的变动是你选择的科目,会直接与你报考的学校的志愿挂钩,如果你选择的是纯文科的专业,那么有一半多的专业你将没有办法报考。
3、等级赋分制
此外,新高考不再像之前那样按照总分简单相加来排名,而是采取的“等级赋分”制,按照你报考的科目的排名来进行赋分,这样一来就完全打破了之前按照分数相加的模式。复读生一定要了解新的考试的赋分制度!